技术分享
张飞最终打败张郃,用什么办法?张飞打败张郃,夺取了哪里
在曹操收降张鲁之后,刘备进攻汉中之前,曹刘两军发生了一次小规模冲突,双方将领是张郃对张飞,不过这一战的结果可以看出,两人根本不在一个档次上,最终张飞全胜。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,一起来看看吧!
张郃是冀州河间郡鄚县人,在冀州牧韩馥下面当“军司马”,打黄巾有功;其后在袁绍下面升到了“中郎将”一级,投降曹操,被曹操拜为“偏将军”,打了不少的仗,升为“平狄将军”。夏侯渊打马超与宋建,他是夏侯渊的得力帮手。
曹操叫张郃也留在汉中,和夏侯渊在一起。并给他一个任务,要他带兵越过大巴山,深入巴东、巴西二郡,用说服或胁迫的方法,搬出了几万人口,向汉中郡的方向移动,走到(今日四川渠县之东的)宕渠山,被张飞挡住。
张飞与张郃两个人现在都不愿主动攻击对方,放弃地势不是名将的为将之道,但如果就这样僵持下去,两军其实都是利弊各半:后方的军资供应两军距离差不多远;从瓦口算起,整个巴西郡大半已经控制在张郃手里,只不过有张飞军的牵制,张郃迁民的计划却也不能实施;而张飞若不能驱逐张郃出境,自己这个巴西太守就等于既没保住境,也未安了民,实在有亏职守。
两军相持了五十多天,张飞使了一计大获全胜。张郃算是保住了性命,带领十余残部逃脱,回去了汉中郡的郡治南郑县。
张飞在宕渠山的崖石上,留下了一块碑,字写得十分雄壮,文句也极其有力:“汉将军飞,率精卒万人,大破贼首张郃于宕渠,立马勒铭。”有人以为这是他的秘书写的。我认为,当秘书的先生们另有所长,写不出这样的碑。这样的碑,只有像张飞那样的大英雄,才写得出。
瓦口关一战,张飞名声更甚,三巴曹军,闻张飞军到无不披靡,不久巴境已尽属刘备,曹军看来短期不敢越境再犯,刘备凯旋回到成都。
同样凯旋回到邺城的曹操却顾不上这点边境上的小事了,不就是几万人吗?曹操现在面临着一个关乎子孙万代的大事:马上要进爵为王!
所以曹操接到张郃吃败仗的报告,不仅不处罚他,反而升他为“荡寇将军”,使张郃感激得五体投地。
张飞和张郃都是三国名将,张飞是万人敌,张郃是河北名将,著名的河北四庭柱之一,投降曹操以后,张郃屡建战功,武艺在曹操诸将中,也名列前茅。张飞曾在宕渠击败张郃,张郃武艺相比张飞稍差一点点,但智谋不在张飞之下,那么,张郃究竟比张飞差了多少呢?
张郃(?-231年),字儁乂,河间鄚人。早年参加黄巾起义,后来成为冀州牧韩馥部下,再后来投奔袁绍,成为河北四庭柱之一,官渡之战时,张郃投降了曹操,此后,跟随曹操征战四方,屡立功勋,帮助曹操攻乌桓、破马超、降张鲁,然后与夏侯渊守汉中。215年,张郃率军进攻巴西宕渠,被张飞击败。
史书《三国志张郃传》的记载很简单,只有一句话:进军宕渠,为备将张飞所拒,引还南郑。
而在《三国志张飞传》中,记载非常详细:曹公破张鲁,留夏侯渊、张郃守汉川。郃别督诸军下巴西,欲徙其民於汉中,进军宕渠、蒙头、荡石,与飞相拒五十馀日。飞率精卒万馀人,从他道邀郃军交战,山道迮狭,前后不得相救,飞遂破郃。郃弃马缘山,独与麾下十馀人从问道退,引军还南郑,巴土获安。
曹操击败张鲁之后,留夏侯渊和张郃一起镇守汉中,张郃进犯巴西,想迁徙那里的老百姓到汉中,张郃进兵到宕渠、蒙头、荡石,余张飞相持五十多天。张飞率精兵一万多人,进攻张郃,因为山道狭窄,张郃军队前后不能救应,张飞随即击败了张郃。张郃丢下战马,攀山而走,和十几个人随从连滚带爬地从山道逃走,回到南郑。
这一仗,张飞打的非常漂亮,张郃非常狼狈,战马都不要了,作为名将,也是一次不光彩的经历。
但是,张郃在后期,勇猛异常,特别是在诸葛亮北伐时,张郃率军击败了马谡,成为诸葛亮的劲敌,死死地把诸葛亮挡在祁山一带,令诸葛亮和蜀汉将领非常忌惮。《三国志张郃传》记载:拒亮将马谡於街亭。谡依阻南山,不下据城。郃绝其汲道,击,大破之。南安、天水、安定郡反应亮,郃皆破平之
张衡地动仪叫什么名字?张衡地动仪原理图
汉章帝在位的时期,东汉的政治比较稳定。到汉章帝一死,继承皇位的汉和帝才十岁,窦太后临朝执政,让他的哥哥窦宪掌握了朝政大权,东汉王朝就开始走下坡路了。
在这个时期,出了一位著名的科学家张衡。
张衡是南阳人。十七岁那年,他离开家乡,先后到了长安和洛阳,在太学里用功读书。当时洛阳和长安都是很繁华的城市,城里的王公贵族过的是骄奢淫逸的生活。张衡对这些都看不惯。他写了两篇文学作品《西京赋》和《东京赋》(西京就是长安,东京就是洛阳),讽刺这种现象。据说他为了写这两篇作品,经过深思熟虑,反复修改,前后一共花了十年工夫,可见他研究学问的精神是很认真严肃的。
但是张衡的特长还不是文学,他特别爱好数学和天文研究。朝廷听说张衡是个有学问的人,召他到京里做官,先是在宫里做郎中,后来,担任了太史令,叫他负责观察天文。这个工作正好符合他研究的兴趣。
经过他的观察研究,他断定地球是圆的,月亮是借太阳的照射才反射出光来。他还认为天好像鸡蛋壳,包在地的外面;地好像鸡蛋黄,在天的中间。这种学说虽然不完全精确,但在一千八百多年以前,能说出这种科学的见解来,不能不使后来的天文学家钦佩。
不光是这样,张衡还用铜制造了一种测量天文的仪器,叫做“浑天仪”。上面刻着日月星辰等天文的现象。他设法利用水力来转动这种仪器。据说什么星从东方升起来,什么星向西方落下去,都能在浑天仪上看得清清楚楚。
那个时期,经常发生地震。有时候一年一次,也有一年两次。发生了一次大地震,就影响到好几十个郡,城墙、房屋发生倒坍,还死伤了许多人畜。
当时的封建帝王和一般人都把地震看作是不吉利的征兆,有的还趁机宣传迷信、欺骗人民。
但是,张衡却不信神,不信邪,他对记录下来的地震现象经过细心的考察和试验,发明了一个测报地震的仪器,叫做“地动仪”。
地动仪是用青铜制造的,形状有点像一个酒坛,四围刻铸着八条龙,龙头向八个方向伸着。每条龙的嘴里含了一颗小铜球:龙头下面,蹲了一个铜制的蛤蟆,对准龙嘴张着嘴。哪个方向发生了地震,朝着那个方向的龙嘴就会自动张开来,把铜球吐出。铜球掉在蛤蟆的嘴里,发出响亮的声音,就给人发出地震的警报。
公元138年2月的一天,张衡的地动仪正对西方的龙嘴突然张开来,吐出了铜球。按照张衡的设计,这就是报告西部发生了地震。
可是,那一天洛阳一点也没有地震的迹象,也没有听说附近有哪儿发生了地震。因此,大伙儿议论纷纷,都说张衡的地动仪是骗人的玩意儿,甚至有人说他有意造谣生事。
过了几天,有人骑着快马来向朝廷报告,离洛阳一千多里的金城、陇西一带发生了大地震,连山都有崩塌下来的。大伙儿这才信服。
可是在那个时候,朝廷掌权的全是宦官或是外戚,像张衡这样有才能的人不但不被重用,反而被打击排挤。张衡做侍中的时候,因为与皇帝接近,宦官怕张衡在皇帝面前揭他们的短,就在皇帝面前讲张衡很多坏话。他被调出了京城,到河间去当国相。
张衡在他六十一岁那年病死。他在我国科学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业绩。